发表于 2016-11-22 10:37
圈子,是社交方案解决商OpenSNS旗下的动态(微博)内,用于取代现有论坛和SNS的平台建设产品,其交互性和聚合能力,远远超过其预期,也不排除后期有独立出来的可能。
可选择加入的圈子
就目前而言,圈子依附于动态(微博)模块,实现其微博的全部功能,包括评论、点赞、回复、转发、站外分享、打赏等等,区别就是圈子有一个“群”的概念, 正因为有了“群”这个概念,可玩性就非常高了:
1.邀请机制是唯一入口,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在冷启动的时候,高质量的种子用户对于其口碑传播和后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圈子采用邀请机制对于圈内成员质量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外,邀请机制,使得圈子内部用户存在一条完整的关系链,保证有价值的用户关系。
2. 本质仍是SNS产品,基于人的维度。与传统的论坛不同,打造传统的论坛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活动”,管理者通过置顶、删除、推送等管理者专属的权限进行运营。但是过于依附“内容”的产品特性本身使得运营一个论坛的门槛过高,以及对长期的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也提出了一定要求。而一旦中断了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对于论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另外,论坛不容易查找内容,帖子回复来决定显示位置,通知系统薄弱等等诸多缺陷,这么看来,对于论坛近些年的衰落也是可以的理解了。圈子本质仍是SNS产品,强调个体,讲求社交互动,只要通过合理的运营方式和良好的反馈机制就可以使得内容围观者转化成为内容创造者,源源不断地创造高质量内容。
3.不同于普通的SNS产品,注重于人的聚合。尽管论坛一直在衰落,但是由于其板块的存在,一直是一个信息聚集地,信息流带来人流,其活跃度也一直存在。而聚合能力是传统的SNS产品一直所欠缺的,不同于论坛,论坛注重的是内容的聚合,圈子注重的是人的聚合。
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在海量的信息当中,利用最短的时间将需要的信息提取并利用,而圈子通过将具有相同属性或标签的人归为一类,将人进行聚合,这样一来,便多了一层信息的筛选机制,到用户手中时就是相对高质量的信息了。另外,圈主和管理员对内容和成员有着一定的管理权限: 新成员入群必须经过管理者的同意,对其审核后方能通过,其筛选机制的严谨性也能得以保证;成员违反规定时,圈内管理员也有权利使其禁言或者移除。
4.强大的封闭能力,具有资源独享性。为了满足用户小众性的心理需求,圈子可以选择私密状态,圈外用户无法看到圈内用户发表的状态,这使得圈子内部就具有了独享性,而正因为这种封闭性和一定的准入门槛使得用户粘性有了一定的提升,这对整个圈子内部的资源整合和生态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5.噪音控制能力,整合高质量内容。论坛虽然对产生的内容做了一些聚合,但是版块内的内容是没有有效管理和规整的,内容越来越多,用户对信息搜寻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而当用户对这种成本无力承担时,那就到了退出的时候。优质的用户的离去会对导致优质内容输出的减少,优质内容输出减少进一步刺激优质用户退出,形成恶性循环。传统的SNS产品用互动的方式刺激内容的再生产问题,解决了用户退出的问题,但并没有有效地体现高质量,相对而言更分布式,更碎片化,而圈子针对其时效和质量也对其内容的管理也采取了有效手段,如对高质量的内容进行置顶,按照最新发表和最新回复调整排序方式。
6.付费入圈,变现能力多样化。任何产品和群体的运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或者金钱,将其商业化才是能够使其持续运作。而封闭能力是付费的前提,只有用户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保持资源的独享性和优先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运营者可以结合实际,制定一定的付费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积分、代码、人民币等等。
创建圈子界面
7.社交裂变,可以引爆传播点。当然封闭能力并不意味着其封闭性,圈子也可以设置公开模式,其显示的动态可以显示在动态列表之上 ,并且标记其所在圈子名称,平台上的人可以点赞、评论及转发,一篇高质量的好文章是完全有可能进行信息裂变的,达到媒体传播的效果。
圈子作为“群”属性的SNS产品方案,潜力无疑是巨大的,如圈内直播的植入,意味着一个个可封闭可开放的直播平台的诞生。在这个社群经济时代,具有“群”属性的社交产品势必将会如鱼得水,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了解OpenSNS开源社交系统产品介绍:www.opensns.cn